外媒: 华为转向GPGPU! 黄仁勋说对了

  • 2025-07-17 06:49:28
  • 510

7月11日,外媒The Information曝出一个消息:华为正计划调整AI芯片的设计方向,要从现在用的ASIC(集成电路)转向GPGPU(通用图形处理器)。

这个变化听起来挺专业,但说白了就是华为想给AI芯片换个“思路”,从只能干特定活儿的“专才”,变成啥都能干的“通才”。

为啥放着好好的ASIC不用呢?

现在AI技术更新太快了,模型一天一个样,今天需要处理图像,明天可能要跑大语言模型。这时,ASIC的“专一”就成了短板,跟不上这么快的变化。

更关键的问题在软件上。

现在全球搞AI开发的,基本都用英伟达的CUDA平台,就像大家都习惯了Windows系统,突然换个新系统肯定不适应。

华为之前基于ASIC搞了个CANN平台,但用的人不多,开发者还得重新学新工具,自然不太愿意用。

所以华为这次转向GPGPU,很大程度上是想解决软件生态的问题。

据说新的软件系统可能会搞个“中间层”,让它能兼容CUDA,开发者不用改代码就能直接用华为的芯片。

这招要是能成,就相当于给华为的芯片装了个“翻译器”,不管是英伟达的方言还是其他语言,都能听懂,用的人自然就多了。

要是真能成,好处确实不少。国内AI市场现在需求涨得厉害,从大模型训练到自动驾驶,都需要强算力。

华为的GPGPU要是能兼顾灵活性和易用性,说不定能在国内市场抢下更多份额。而且企业用起来方便,不用大改系统,普及速度肯定能快不少。

由此可见,黄仁勋说对了,此前黄仁勋评价过华为称“华为是全球实力最强的公司之一,对英伟达来说,是高度重视的竞争对手”。

如今从ASIC转向GPGPU,打破英伟达的生态垄断只是时间问题。

不过话说回来,这事儿兼容CUDA可不是简单复制粘贴,英伟达天天更新技术,更麻烦的是专利,英伟达和AMD的GPGPU技术都有专利保护,华为想借鉴类似功能,还需要注意会不会惹上知识产权的官司等问题。

总体来说,华为这次转向是想在“性能”和“易用性”之间找平衡。ASIC的性能优势明显,但太死板;GPGPU灵活,却“可能”绕不开别人的技术壁垒。

不过从行业趋势看,AI确实越来越需要“多面手”芯片,这步棋虽然有风险,但也算顺应潮流。至于能不能成,还得看后续软件兼容做得怎么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