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“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与标准发展论坛”在威海开幕

  • 2025-09-27 16:24:08
  • 346

新京报讯(记者熊丽欣)9月25日,2025“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与标准发展论坛”在山东威海开幕。新京报记者了解到,该论坛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、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共同主办,威海南海新区管理委员会承办。来自政府部门、科研机构、高校及产业链相关企业等380余家单位的500余名代表现场参会,线上观看人数超过16000人。

作为备受瞩目的新型储能技术,钠离子电池正凭借其独特性能优势加速迈向规模化应用。本届论坛旨在汇聚“产学研用”各方智慧,打通从材料研发、电池制造到市场应用的全链条,共同推动钠离子电池产业步入健康、有序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。

据了解,开幕式及主题论坛分别由威海南海新区党工委副书记、管委会副主任滕新强与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刘为主持。中国科学院院士、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李景虹在《高功率钠离子电池》报告中指出,钠离子电池是绿色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,应扬长避短,充分发挥其功率高、低温性能好、安全性高和成本低等优势,瞄准混合动力汽车、UPS、调频储能、铅酸替代等应用场景。

活动上,北京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树军表示,钠离子电池产业已进入从样品验证到商业化落地的关键阶段,当前产业逻辑正从“价格颠覆”回归“价值创造”。他预计到2026年,钠电池将进入规模应用阶段,商业价值逐步凸显。随着规模扩大与能量密度提升,钠电池成本有望在未来两三年内降低一半。

在材料方面,哈尔滨工业大学副研究员邓亮强调,聚阴离子型磷酸盐正极材料因其结构稳定、安全性高,特别适合宽温域与高倍率应用场景。未来钠电池需在成本控制与性能优化方面持续突破,并提前布局材料回收利用体系。

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青松研究员,还在此次论坛上分享了储能用钠离子电池安全性能比较研究成果。他指出,钠离子电池综合热失控风险低于三元锂电池、预警可能性高,但热失控严重度高于磷酸铁锂电池,强调安全性需依据具体技术路线进行科学评估。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何鹏林副主任介绍了国际、国内钠电池标准化进展。目前我国已发布2项钠电池国家标准,11项国标及行标正在制定中,我国牵头的4项钠电池国际标准也在起草过程中。多项政策持续支持钠电池成为新型储能重点发展方向。

值得关注的是,此次论坛期间发布了第六批钠离子电池测评通过单位、首批低温性能测评参与单位和第二批循环寿命1000次测评完成单位,从安全性能、低温适应性、长循环寿命等维度为产业提供支撑。汉行科技、雅迪、中钠能源等企业分别发布了钠电相关新产品与应用成果。威海市文登区政府党组成员、副区长王建超介绍了文登区产业情况。近年来,威海市积极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,大力培育钠离子电池产业,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动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,正在建设的钠电材料中试基地将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
论坛还设置了“钠离子电池产业链分论坛”和“钠离子电池应用分论坛”,深入探讨主流技术路线研发进展、低成本材料开发、宽温域适配及产业化案例与应用需求对接。与会专家一致认为,钠离子电池产业正处于关键转折期,技术路线清晰、应用场景聚焦、标准政策体系持续完善,商业化进程加速。钠电池应继续发挥其高功率、低温性能、高安全性和低成本的核心优势,走差异化竞争道路。未来2到3年将是钠电池在细分市场实现规模化、商业化应用的关键窗口期。